“村閱”筑起精神糧倉(在現場·“村字號”文體活動觀察)
秋收完成,稻谷歸倉。遼寧盤錦市,豐收的稻香中多了一抹清新的書香。
下午,盤錦市雙臺子區(qū)常家村農家書屋里,“村閱”活動現場座無虛席。書屋的兼職管理員常琳忙著給后到的老鄉(xiāng)加擺凳子?!氨P錦市作協副主席、駐村作家趙曉林,今天來交流閱讀和創(chuàng)作感想。消息一在‘農香書會’微信群里發(fā)布,大家就紛紛點贊、報名。”常琳說。
閱讀分享會正式開始?!拔以谵r村長大,農村題材的文學作品,就是我閱讀的起點。”趙曉林說,“比如,《創(chuàng)業(yè)史》里,梁生寶為了節(jié)省買稻種的錢,在車站票房過夜,讓我感慨農民的艱苦樸素;還有《平凡的世界》,孫少平、孫少安兄弟倆的故事,讓我感受到強大的奮斗精神……”
69歲的村民谷春明接著說:“趙老師寫的農村事,咱們經歷過,特別有感觸!我看了您那本《親愛的爐長》,里面寫村里的孩子為了省煤,劈柴給教室生爐子,那場景跟我小時候一模一樣。我兒子也把書拿去看了……”
別開生面的“村閱”活動,近年來蔚然成風。
2021年,常家村農家書屋由村部搬到了村活動廣場旁,并進行了改造升級和書籍擴充。2022年底,趙曉林第一次走進農家書屋、感受閱讀分享會,被村民的熱情深深打動。此后,他經常利用休息日來常家村體驗生活,先后在這里開展閱讀分享活動20余次。他還以常家村為原型,先后創(chuàng)作了情景劇《最美青春書》、短篇小說《折耳根》和《提燈的孩子》。
“常家村的經歷,滋養(yǎng)了我的創(chuàng)作?!壁w曉林說,“《最美青春書》講的是咱們農家書屋升級改造的事。兩篇短篇小說,寫的是村里孩子在書屋結交朋友、共同學習進步的事?!?/p>
常琳接過話頭:“我兒子在書屋認識了一個回村過暑假的孩子,倆人成了好朋友??吹阶约旱墓适卤粚戇M書里,我兒子非常自豪,也養(yǎng)成了讀書的習慣?!?/p>
現場,村民一起觀看了《最美青春書》情景劇視頻。劇中,花溪村村民李叔找村干部要淡水蝦養(yǎng)殖技術書的情節(jié),勾起了常家村黨總支書記陳巖的回憶:“當年,書屋改造征求了村民的意見,不僅硬件提升了,藏書也更契合村民的需求。咱們村的香菇種植戶李長軍,就提出要配備一些香菇種植方面的書。現在,村里的種植戶遇到問題,都會來書屋查一查。這些書,對村里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起了作用?!?/p>
活動接近尾聲,村民常振和向趙曉林提問:“我從書屋里借了《西游記》,晚上給小孫子講,他學得比我快。現在,我也想補補課,您推薦我讀點啥呢?”
“現在,閱讀形式多樣化了,不少作品都有音頻,大家也可以試試‘聽書’?!壁w曉林建議。
村民好奇在哪兒可以“聽書”,常琳指著墻上的宣傳海報介紹:“今年,市里整合了市圖書館和遼寧省公共圖書館網絡借閱平臺的資源。大家掃描二維碼,就能下載閱讀軟件、免費‘聽書’,還有幾十萬冊藏書,可以線上借閱、快遞上門?!?/p>
自2019年首屆“新時代鄉(xiāng)村閱讀季”啟動以來,盤錦市連續(xù)開展鄉(xiāng)村閱讀推廣活動,以農家書屋為主陣地,全市行政村均實現了數字閱讀全覆蓋,為鄉(xiāng)村筑起精神糧倉。
閱讀分享會結束,村民圍攏在海報前,下載閱讀軟件,并注冊、登錄。常振和搜索出《平凡的世界》,聽著軟件里的讀書聲,悠然踏上了回家路……
本報記者常欽整理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