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“我跟村民就像兄弟一樣親” 博士研究生扎根新余基層扶貧
他是南開大學博士研究生,他是新余引進的高層次人才,他叫陳標平。從2017年5月起,他卻主動請纓,扎根基層,成為“十二五”省級貧困村——河埠村扶貧第一書記助理。
一年多的時間里,他把自己定位為“五員”——工作指導員、協(xié)調聯(lián)絡員、宣傳報道員、秘書打字員、產品促銷員,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河埠村的脫貧攻堅和村莊建設工作,讓河埠村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?!耙郧昂翢o人氣,現(xiàn)在是明星村啦?!标悩似叫χf,今年,河埠村要退出貧困村?! ?/p>
“我的自強之路”特色課堂
摸清貧困村現(xiàn)狀
2012年起,陳標平作為高層次人才被引進新余,任新余市委農工部農村社會科科長?;蛟S沒人會把他和窮困的山村聯(lián)系在一起,但在陳標平心里,一直有在農村干一番事業(yè)的夢想?!耙驗槲易约菏勤M州人,學的是農業(yè)方面專業(yè)?!?/p>
河埠村,地處新余市姚圩鎮(zhèn)西北部,現(xiàn)轄7個自然村,全村總人口975戶、2943人。2017年5月,陳標平被派駐到村時,眼前的河埠村拋給他幾個刺眼的符號:“十二五”省級貧困村、39戶83人(現(xiàn)80人)建檔立卡貧困人口、扶貧產業(yè)有名無實、集體經濟收入為零……
到河埠村后,他便積極投身于該村的脫貧攻堅和村莊建設工作,工作在村、吃住在鎮(zhèn),每天堅持記錄《扶貧日志》。
接下來,陳標平走村串戶,上坡下田,一身汗水只為宣講扶貧政策、了解致貧原因、交流發(fā)展生產、如何脫貧致富。
經調查統(tǒng)計,河埠村現(xiàn)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9戶、83人(低保戶28戶、69人,五保戶11戶),其中2016年已脫貧20戶、47人,現(xiàn)有未脫貧戶數(shù)為19戶,共36人。其中,因病致貧11戶、因殘致貧15戶、缺乏勞動能力的6戶、因學致貧3戶、自身發(fā)展能力不足的2戶、其他原因的2戶。 陳標平經過一段時日的不懈努力,全村貧困戶致貧根源理清了,因戶因人精準施策制定了,扶貧臺賬資料日臻完善了……
村民把他當兄弟
作為農村農業(yè)專業(yè)方面的博士研究生,陳標平帶著對農村的一份真情去村里工作。他時刻把村民冷暖放在心上,真心誠意和他們“掏心窩子”,說農家話、講農家事、敘農家情、品村民喜怒哀樂。
對于陳標平來說,如何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(zhàn)斗力,更多更好地為村民提供服務,是他駐村后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?!叭チ司椭懒?,村組織弱化,工作制度渙散,沒有凝聚力?!标悩似秸J為,要開展工作,黨建必須抓起來。
對此,陳標平創(chuàng)新推動智能化黨建平臺建設、村“兩委”工作“一日一報”制度和便民服務一體化工程建設,不僅大大提升了河埠村“兩委”班子的凝聚力和戰(zhàn)斗力,而且進一步延伸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觸角?!坝锚剳蛠砑罡刹?,比如,嚴肅考勤紀律,采取干部考勤積分制與年度績效獎掛鉤。”陳標平笑著說,“現(xiàn)在,村干部的出勤率100%?!?/p>
為解決好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最后“1公里”的問題,村里建成了便民服務一體化工作站,即村級公共服務中心,實現(xiàn)精準扶貧網格化管理、村級民事代辦、土地流轉、新農合、計生綜治、黨建等功能一體化,把惠民服務延伸覆蓋至全體村民,有效緩解普通村民與貧困戶利益不均的矛盾?!拔覀儼才艑H藶樗写迕翊k事務,解答疑問,每個禮拜收集一批,解決一批,比如去鎮(zhèn)上蓋章,作一些政策解答。”陳標平說。
記者了解到,今年以來,河埠村民事代辦事項共420余件,完結率100%,卓有成效地解決了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最后“1公里”的問題。
“不到半年,我跟村民就像兄弟一樣親,老百姓相信我?!标悩似秸J為,這都是幫老百姓辦實事的“成果”。
充當產品推銷員
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貧困戶穩(wěn)定脫貧問題,陳標平與村“兩委”干部促膝商討發(fā)展大計,科學制定了《河埠村2017-2020年產業(yè)扶貧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》,并組織實施。
短短半年時間,河埠村村級產業(yè)從無到有,先后形成了以老俵情面條廠、光伏發(fā)電產業(yè)、新余蜜橘、枳殼、姜黃為主導的“五大”扶貧支柱產業(yè),采取“村級企業(yè)+貧困戶”、“合作社+貧困戶”、“家庭農場(專業(yè)大戶)+貧困戶”等產業(yè)帶動模式,積極搭建扶貧車間,吸納貧困戶就業(yè),與貧困戶簽訂利潤分紅協(xié)議,以扶貧資金入股的方式進行分紅。
為了這“五大”扶貧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,陳標平一下變成招商員,馬不停蹄四處招商跑項目;一下變成技術員,多方協(xié)調邀請專家指導;一下變成銷售員,嚴寒酷暑全城推銷產品。
2017年,河埠村面條廠扶貧車間吸納了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(yè),面條廠、光伏發(fā)電產業(yè)給全村貧困戶分紅共2.3萬元,姜黃產業(yè)今年年底即可獲得約3萬元的收益,枳殼種植產業(yè)發(fā)展良好,預計兩年后可獲得收益?!岸?,可以通過這些產業(yè)吸納貧困戶就業(yè),幫助他們增加收入。”
“面條都是純手工技術,口感非常好,品質有特點?!标悩似阶院赖卣f。產業(yè)起步階段,陳標平跑到各個單位推介產品。“如今,都有了固定客戶,特別是逢年過節(jié),工廠都生產不過來。”
帶動貧困戶思想文化提升
根據陳標平調研,全村貧困人口小學文化以下47人、占56.6%,初中文化28人、占33.7%,高中及中專文化的共8人、占9.6%?!柏毨丝诘纳眢w素質、健康水平和文化水平整體較低,這是導致本村貧困人口陷入貧困和返貧的重要因素?!?/p>
為此,陳標平整合姚圩鎮(zhèn)中小學校教育資源,推出河埠村貧困戶“扶志”教育專題活動、貧困戶子女結對“扶智”教育等系列活動,每季度舉行一次脫貧先進戶和落后戶評比活動,獎勵先進、鞭策后進,積極營造“我要脫貧”“脫貧光榮”的良好氛圍;同時,對貧困戶子女開展“一對一”結對扶智教育活動,由學校領導和熱心教師擔任輔導員,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、學習輔導、興趣培養(yǎng)等“一對一”結對扶智教育活動,為貧困戶子女提供全方位教育服務,切實增強其自信、自強意識,有效防止貧困代際傳遞問題。目前,已評出楊金古、龔金仔夫婦、楊忠良等為村里首批“脫貧光榮”戶。
此外,整合教育扶貧、就業(yè)扶貧和健康扶貧資源,采取服務上門和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,推出并承擔“我的自強之路”特色課堂、“我的健康之路”特色服務、“我的致富之路”特色培訓,著力提升貧困戶及其子女的思想文化和身體健康素質。目前,通過開展就業(yè)培訓與推介等活動,幫助貧困戶姚兵蘭、艾建軍、楊金古、龔金仔夫婦等貧困群眾順利就業(yè)。
如今,陳標平每天依然忙得不可開交,談及現(xiàn)在的工作,陳標平開玩笑說“很心酸”,但他認為“能做出成績,也很自豪”,言語中,陳標平依舊充滿激情。(記者焦俊杰 文/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