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網(wǎng)/中國扶貧在線訊 坐落于雅安市、樂山市、涼山彝族自治州交界處,古路村位于四川大渡河大峽谷入口的絕壁之上,被稱為懸崖上的村莊,是個500多人的彝族村落,也是四川雅安市漢源縣63個貧困村之一。長期以來,這個彝族村寨由于山高路險,交通不便,全村經(jīng)濟發(fā)展滯后。
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、古路村黨支部書記駱云蓮近年來持續(xù)關(guān)注著古路村的精準(zhǔn)扶貧,她深入到貧困群眾家,幫助分析致貧原因,因戶施策制定精準(zhǔn)脫貧措施,保證幫扶項目落地見效。然而她心中一直有個未圓的夢——給古路村的老百姓修條像樣的路。“古路村是典型的中高山區(qū),老百姓有脫貧的積極性,也有土地,可不管發(fā)展什么產(chǎn)業(yè),交通跟不上,運輸、銷售都是空談。交通成為當(dāng)?shù)乩习傩彰撠毐夹】档淖畲笃款i?!瘪樤粕徴f。
2014年,在精準(zhǔn)扶貧工作的推動下,縣政府出資300多萬元,把村里的騾馬道修上了護欄,硬化了路面,鑿上了臺階,昔日的絕壁小道成了一條相對安全的觀光道?!捌鋵?,最初大家盼望的是修公路?!瘪樤粕徴f,大家現(xiàn)在也逐漸意識到,或許索道更能“鎖”住古路村的古老與未來。2016年8月,一條跨度750米的索道建成了。幾千斤物資通過索道,從對面通公路的山頭運到斑鳩嘴只用了3分鐘。在過去,這需要動用幾十頭騾馬,在絕壁上走上兩三個小時。這條索道成為當(dāng)?shù)厝诵闹械摹疤炻贰薄#ňC合新華網(wǎng)、華西都市報報道)